熱門文章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
篇首有一簡短說明,說原書是手抄本,於民國30年(1941年)在陝西州(今彬縣)發現,抄本前部都係養生之談,而末尾數十篇,附抄三十六計,然後知其果為兵法也。” 1961916日,叔和在《光明日報》東風副刊上撰文對上述發現加以介紹。 這個孤本後經無谷(姚煒)先生作了譯註,流傳較廣,現今市面上流行的眾多《三十六計》出版物皆源於此。 據莫文驊將軍回憶,上世紀60年代初他任解放軍政治學院副院長時,在《光明日報》上看到叔和的這篇文章,引起極大興趣,通過與報社聯繫,獲悉收藏者叔和將原書贈送給解放軍政治學院,他初讀之後,感到很有興趣,便令人印成冊,在院內供教職工學習參考,同時也送呈毛主席及中央領導同志和元帥、將軍們,他們閱後均認為此書確有參考價值。 上世紀60年代初任北京市委​​副書記的鄧拓,應《北京晚報》約請,開闢《燕山夜話》專欄,撰寫系列文章,關於三十六計的文章,發表於196292日,是《燕山夜話》的最後一篇。 文革初期,《燕山夜話》被列為大毒草,聲討文章說:《燕山夜話》暫時下馬了,形勢不妙,暫時退卻,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以便保存實力,日後東山再起。在這場浩劫中,鄧拓終於遭迫害而慘死。 無谷譯註的《三十六計》自1979年公開出版以來,迄今已發行50餘萬冊。由李炳彥改編的《三十六計新編》已印行161萬冊,十分暢銷。同時它不但被繪製成連環畫,還被拍成電視系列片,像19926月由中央電視台軍事天地推出的三十六計古今談,播放後收視率極高。如今《三十六計》一書,成為中國兵書中不可多得的後起之秀,與兩千多年前的《孫子兵法》並列為兵學經典。 這本小冊子不但中國人研究,外國人也在研究。像瑞士的漢學家勝雅津博士經過潛心研究後,於1988年編著了《智謀———平常和非常時刻的巧計》,曾經引起轟動。他認為,西方人無論計謀怎樣花樣翻新,大抵都跳不出中國人高度概括了的計謀範圍。中國人開闢的智謀學,是一個既深邃又廣袤的天地。他這個西方人雖然只是品嚐了其中的點滴,便深感其味無窮,欲罷不能。日本人稱三十六計是運籌帷幄的訣竅,被廣泛運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工商企業經營和相互之間的競爭上。法國海軍上將科拉斯特認為《三十六計》是中國戰略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小百科全​​書,其中關於戰略的描述要比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要精細得多。 
三國演義》講的歷史故事,是東漢末年,一八四年黃巾起義開始,到二八O年司馬氏統一中國為止。《三國演義》在描寫近一百年的歷史故事,中不但揭露了封建地王階級對農民起義的殘酷鎮壓,而且揭露了他們之間各種政治、軍事和外交的激烈鬥爭。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人民遭受的種種苦,難以及他們反對分裂,要求統一的願望。
  《三國演義》在描寫各封建統治集團的鬥爭中,全書貫穿了一個擁蜀反魏,尊劉貶曹的中心思想。認為蜀漢是正統的,曹魏是篡逆的。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一反陳壽《三國志》的結構篇幅。在《三國志》中,魏志最多,三十卷,蜀志最少,只有十五卷。而在一二O回的《三國演義》中,其中一O四回講的故事,都涉及到蜀漢。在人物好壞的區別上,蜀漢是好人多,壞人少。而在曹魏是人多,好人少,在對待各方人物的態度上,對蜀漢方面是以歌頌為主,對曹以批判為主。因此,在羅貫中筆下,劉備是「寬仁待民」的好皇帝。他對百姓是「秋毫無犯,民皆感化」。老百姓歌頌他:「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進軍西川(即四川)時,一路之上都受到百姓們的歡迎和擁戴。這是作者理想化了的「聖君」、「明主」。而曹操詭詐殘暴的大奸臣。他的人生哲學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三國演義》提供了不少戰爭經驗和各種軍事科學知識,對戰爭的描寫,是很出的。寫官渡之戰,先介紹兩軍力量的對比。袁紹兵多糧足,擁軍七十萬。而曹操兵少糧缺,只有七萬人。但是戰爭勝敗不但決定於客觀軍事力量的強弱,而且還決定於主觀指揮是否正確。繼而再攻,各個擊破。相反,袁紹自恃強大,沒有利用兵多糧足的優勢、結果大而歸。實在是指揮不當。這是一次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其他如赤壁鏖兵、 陵之戰等,都寫有聲有色,雄偉壯闊,引人入勝。同時,也為後人提供了豐富的戰略戰術經驗和教訓。後來,農民起義的將領們把《三國演義》當作軍事教科書來學習、運用。
  《三國演義》中,有關政治、外交、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內容,也是極為豐富的。讀者從中也將獲益不淺。
  《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自羅貫中把三國歷史寫成小說以來,文人紛紛效法。各取中國歷史一段,寫成各種歷史小說。於是,在中國文學史上,歷史小說便蔚然成為一大潮流。明代比較有名的歷史小說,就有《東周列國志》、《楊家將演義》、《說唐》、《精忠傳》等等。直到現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都已寫成了各種歷史小說。近幾年出版的《五千年演義》等,無不是羅貫中歷史演義的繼承和發展。
  《三國演義》為如何寫作歷史小說,提供了「七分事實,三分虛構」基本經驗。《三國演義》中的歷史事作和人物,大都是真實的。黃巾起義、董卓之亂、官渡、赤壁之戰等等,在歷史上,真有其事。漢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董卓、曹操、袁紹、劉表、劉備、孫權以及關羽、張飛、諸葛亮等等,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這就是「七分事實」。歷史小說的創作,在涉及歷史之時,原則上要符合歷史的真實,不可杜撰或捏造。否則,就不是歷史小說了。但另一方面,《三國演義》又不等於三國歷史,它畢竟是一部小說。所以,其中不少內容和情節是作虛構的,誇張的。不但歷史上不存在「吳國太佛寺看新郎」、「獻密計黃蓋受刑」和「七星壇諸葛亮祭風」等事件。而且,就是對歷史人物如劉備、曹操、諸葛亮、關羽和張飛等,也不是從《三國志》裡照搬到《三國演義》中來。而是作者依據尊劉貶曹的思想給予加工改造。有的加以美化、神化,有的加以醜化。《三國演義》中的這些人物,已是藝術的典型。這就是「三分虛構。」
  《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大群鮮明生動,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這是一部藝術性很高的作品。但它也有種種不足。如否定農民起義的錯誤立場,封建迷信等等。然而它畢竟是一部偉大的文學名,羅貫中也因此獲得了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三國歇後語

孔明大擺空城計 化險為夷

孔明七擒孟獲  要他心服

孔明斬馬謖  明正軍紀

諸葛亮皺眉頭 計上心來

劉備借荊州  有借無還

劉備摔阿斗  收買人心

劉備見孔明  如魚得水

 劉備的江山  哭出來的

劉備報仇  因小失大

張飛捉耗子  大眼瞪小眼

張飛使計謀  粗中有細

張飛戰馬超  不相上下

司馬誇諸葛  甘拜下風

東吳招親  弄假成真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

 草船借箭  滿載而歸

魯肅服孔明  五體投地

曹操吃雞肋食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關雲長刮骨下棋 若無其事

 關公面前耍大刀 不自量力

關雲長守嫂嫂  情義為重

關羽放屁 不知臉紅

關雲長敗走麥城 吃虧全在大意

 關公鬥李逵 大刀闊斧

關帝廟求子 拜錯了神

 關公吃酒 看不出來

關公開刀鋪 貨真價實

 關公走麥城 最後一招

關羽降曹操 身在曹營心在漢

關羽失荊州 驕兵必敗

隔著門縫看諸葛亮 瞧扁了英雄

黃忠射箭 百發百中

 董卓進京 不懷好意

蔣幹盜書 只知歡喜,忘了中計

蔣幹訪周瑜 自找麻煩

許褚戰馬超 赤膊上陣

徐庶入曹營 一言不發

周瑜打黃蓋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孔明大擺空城計 化險為夷 孔明七擒孟獲  要他心服

孔明斬馬謖  明正軍紀 諸葛亮皺眉頭 計上心來

劉備借荊州  有借無還 劉備摔阿斗  收買人心

劉備見孔明  如魚得水 劉備的江山  哭出來的

劉備報仇  因小失大 張飛捉耗子  大眼瞪小眼

張飛使計謀  粗中有細 張飛戰馬超  不相上下

司馬誇諸葛  甘拜下風 東吳招親  弄假成真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 草船借箭  滿載而歸

魯肅服孔明  五體投地 曹操吃雞肋食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關雲長刮骨下棋 若無其事 關公面前耍大刀 不自量力

關雲長守嫂嫂  情義為重 關羽放屁 不知臉紅

關雲長敗走麥城 吃虧全在大意 關公鬥李逵 大刀闊斧

關帝廟求子 拜錯了神 關公吃酒 看不出來

關公開刀鋪 貨真價實 關公走麥城 最後一招

關羽降曹操 身在曹營心在漢

關羽失荊州 驕兵必敗 隔著門縫看諸葛亮 瞧扁了英雄

黃忠射箭 百發百中 董卓進京 不懷好意

蔣幹盜書 只知歡喜,忘了中計

蔣幹訪周瑜 自找麻煩 許褚戰馬超 赤膊上陣

徐庶入曹營 一言不發 周瑜打黃蓋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